“做不赢,确实做不赢。等新厂建好了,我们再合作!”4月28日一早,重庆美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炽科技)总经理田伟还没走进办公室,就婉拒了一单找上门的生意。
像这样的电话,田伟每天都会接到好几个。“场地小了,没得法。”田伟说,今年春节以来,他们的设备一天都没停下来过。
美炽科技位于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是一家专业从事金属热处理的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
事实上,面对不得不婉拒的生意,田伟早有了动作——在距离现厂区2公里的专精特新产业园,美炽科技的新厂已经动工。
环保倒逼企业改进工艺
“这个是销子,用在摩托车上,我们每个月要加工170多万个,市场份额占到70%。”在美炽科技生产车间,田伟拿起一个曲轴销说。
能做到如此高的市场份额,得益于企业自主研发的加工工艺,让产品既有硬度又耐磨,还具备韧性。
“以前给销子做热处理,我们是照着教科书的方法,在金属表面渗碳之后,直接拿去淬火。”田伟说,随着政府加大环保力度,出台了更加严格的政策,原来的工艺达不到相关要求,倒逼其改进工艺。
经过一两个月的调试,总算达到环保要求,可新的问题又来了:产品加工出来后,部分性能不达标。
“这就像做菜一样,看上去步骤都差不多,但火候没掌握好,做出来就千差万别。”田伟说,在反反复复改进和调试后,产品不仅达到了环保要求,品质也提高了。
随着工艺、技术和设备的迭代更新,美炽科技订单源源不断,每年加工产值近5000万元。今年一季度产值突破1300万元,同比增长超10%。
创新性提出“联合拿地”的思路
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拓展,一年前,田伟有了建新厂的念头。他带着几个人,去不少地方进行考察。但扎根白市驿10多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他还是希望留下来。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重庆高新区有关部门立即成立了工作专班,主动与企业对接,帮助企业尽快解决用地问题。
当时,有关部门给美炽科技推荐了位于白市驿镇专精特新产业园内的一宗工业用地,不但与现厂区的距离近,而且各方面环境和条件都不错。不过,唯一的问题是这宗工业用地总共73亩,远超田伟的预期。
为此,专班工作人员创新性地提出“联合拿地”的思路,鼓励企业以联合申请的方式竞拍同一宗工业用地,并积极帮助美炽科技寻找有意向的企业,为企业降低用地成本。
就在此时,美炽科技的一家合作伙伴——东莞市卓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蓝自动化)负责人来渝考察。
巧合的是,因发展需要,卓蓝自动化也计划打造生产基地,去年,其负责人在重庆、浙江等多个省市进行考察。
双方见面后,田伟向卓蓝自动化负责人提及“联合拿地”的想法,还仔细给对方算了一笔账:重庆作为工业重镇,制造业门类齐全,如果他们将锻造、机加工、热处理等生产制造关键工序都放到重庆,粗略估计,产品总成本能降低约30%。这让对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工作专班得知此事后,相关工作人员立马跟进,并多次前往东莞,与企业对接洽谈。
以弹性出让方式供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上个月,美炽科技高端数字化热处理中心项目和卓蓝智造重庆产业园区项目同时开工,项目投资约8亿元。
其中,美炽科技高端数字化热处理中心项目将聚焦汽车零部件等,打造高端数字化热处理中心。卓蓝智造重庆产业园区项目将建设卓蓝智造重庆“三基地一中心”,生产行星减速机轴、齿轮等精密零配件及组装精密行星减速机等。
事实上,两个项目能够快速促成,高新区以弹性出让方式供地的创新举措是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初,《重庆高新区国有建设用地多元化供应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提出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以及对区域经济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依据其独特的用地需求,可以灵活运用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短期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资源向具有新质生产力的领域集聚,培育发展新动能。
比如弹性出让方式,出让年限在20—50年之间,企业可根据发展需求和产业特点来定。
依照《办法》,以弹性出让方式供地,按市场规则交易,美炽科技和卓蓝自动化联合拿下73亩地,土地出让年限30年,两家企业总共节约了1300多万元前期成本。
“对我们来说,资金压力小了不少。”田伟说,如此一来,他们可以把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和扩大生产中。
新厂已经破土动工,田伟对未来充满期待:“争取今年底完工,明年春节就搬家!”(记者 张亦筑)